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感染) - 寄生虫预防科普 - 新闻中心-里定健康网-里定健康网
您好,欢迎访问里定健康网! 专注健康医疗网络信息化 系统登录入口 结果查询入口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32-5588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寄生虫预防科普

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感染)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0日     视力保护色: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1904) 即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形态:成虫:雌雄异体。虫体呈圆柱形,外观似线虫。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雄虫长10~20mm,宽0.5~0.55mm,乳白色,背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故虫体外观呈圆柱形,卷曲形成的沟槽称抱雌沟。雌虫圆柱形,前细后粗。虫体长12~28mm,宽0.1~0.3mm。腹吸盘不及雄虫明显,因肠管内含较多的红细胞消化后残留的物质,故虫体呈灰褐色。雌虫常局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

虫卵,成熟虫卵大小均为89μm×67μm,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无小盖,卵壳一侧有一逗点状小棘,表面常附有许多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壳内侧有一薄层的胚膜,内含有一成熟的毛蚴,毛蚴和卵壳间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油滴状毛蚴分泌物。电镜下可见卵壳有微孔与外界相通。

毛蚴:从卵内孵出的毛蚴游动时呈长椭圆形,静止或固定后呈梨形,平均大小为99μm×35μm。周身被有纤毛,为其运动器官。毛蚴前端有一锥形的顶突,体内前部中央有一袋状的顶腺,开口于顶突,顶腺两侧稍后各有1个长梨形的侧腺,开口于顶腺开口的两旁。毛蚴的腺体分泌物中含有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等物质,是可溶性虫卵扛原,在毛蚴未孵出前,次等物质可经卵壳的微孔释出。

尾蚴:血吸虫的尾蚴属叉尾型,长约280~360μm,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蚴外被一层多糖膜,称糖萼。体部前端为头器,内有一单细胞头膜。口孔位于虫体前端正腹面,腹吸盘位于体部后1/3处,由发达的肌肉组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腹吸盘周围有5对左右对称排列的但单细胞腺体,称钻腺。位于腹吸盘前的2对称前钻腺,内含钙、碱性蛋白和多种酶类,具有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前、后钻腺分别由5对腺管内体前端分左右2束口开口于头器顶端。

童虫:尾蚴钻入宿主皮肤时脱去尾部,进入血液,在体内移行直至到达寄生部位,在发育为成虫之前均被称为童虫。

流行:分布于中国、菲律宾、印尼和日本。传染源来自带有虫卵的哺乳动物的粪便,通过污染水源与宿主接触。主要流行于水网型、湖沼型和山丘型地区。常见于我国长江流域。

生活史:感染后35日左右粪便中可发现虫卵,成虫平均寿命约4.5年

致病:1.急性血吸虫病,常见于初次感染者,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亦可发生。感染后5~8周出现症状。少数潜伏期短于25天,最短者为14天。临床下表现为: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常见于重症感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黏液血便或浓血便等。重症患者可有神志迟钝、黄疸、腹水、高度贫血、消瘦等症状。

2.慢性血吸虫病,分为隐匿型患者与有症状的患者,隐匿性一般无症状,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症状呈间歇性出现。晚期血吸虫病,呈现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可引发结肠癌。

3.晚期血吸虫病,根据临床表现,我国将晚期吸血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巨脾型中脾肿大达Ⅱ级,但伴有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或上消化道出血亦属此型。腹水型是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与肝功能代偿失调的结果,常在呕血、感染、过度劳累后诱发。高度腹水者可出现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呼吸困难、脐疝、股疝、下肢水肿、胸水和腹壁静脉曲张。此型容易出现黄疸。结肠增值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严重者可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本型可能并发结肠癌。侏儒型患者在儿童时期反复感染血吸虫,引致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影响内分泌功能,其中以腺垂体和性腺功能不全最为明显。患者表现为身材矮小、面容苍老、无第二性特征等临床征象。

4.异位血吸虫病,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在肺和闹,其次为皮肤、甲状腺、心包、肾、肾上腺皮质、腰肌、疝囊、生殖器及脊髓等组织或器官。

防治:1、控制传染源:人畜同步疗化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途径。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人群化疗措施分为全民化疗,选择性化疗和高危人群化疗;

2、切断传播途径:

(1)灭螺:灭螺是切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关键;

(2)粪便管理:血吸虫病感染的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水体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3)安全供水:可采用加温的方法杀灭尾蚴,漂白粉、碘酊及氯硝柳胺等对尾蚴也有灭杀作用。

3、保护易感染者:我国学者自行研制的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对童虫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对已接触过疫水者,在接触疫水后第7天至第10天服用青蒿琥酯,承认每次服300mg,儿童按6mg/kg体重计算,以后每周服用1次,离开疫水后再加服1次,可到达早期治疗目的。

4、疫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