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地方它会出现-蛲虫 - 寄生虫预防科普 - 新闻中心-里定健康网-里定健康网
您好,欢迎访问里定健康网! 专注健康医疗网络信息化 系统登录入口 结果查询入口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32-5588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寄生虫预防科普

密集的地方它会出现-蛲虫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0日     视力保护色: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1758)简称蛲虫(pinworm),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本病分布遍及全世界,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常在家庭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居的群体中传播。

  形态: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有头翼和咽管球。雌虫大小约为(8~13)mm×(0.3~0.5)mm,虫体中膨胀大,尾端长直而尖细,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虫较小,大小约为(2~5)mm×(0.1~0.2)mm,尾端向腹面卷曲,雄虫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

  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大小约为(50~60)μm×(20~30)μm,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但光镜下可见内外两层。刚产出的虫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

  流行:蛲虫呈世界性分布。由于其生活史简单和可致自身感染,其感染率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无密切联系。即使在发达国家蛲虫感染亦较常见。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各个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5-7岁幼童感染率较高。其分布具有儿童集体机构及家庭聚集性的特点,而且蛲虫生活史简单,虫卵发育迅速,感染期虫卵抵抗力强(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存活20天),因而蛲虫病流行广泛。根据我国土源性线虫监测点的调查,我国儿童平均感染率从1988年的42.87%下降到2000年的2.90%。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一般有数十条蛲虫寄生,亦有重度感染者。

  生活史: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附着在肠粘膜上,重度感染时甚至可达胃和食管。成虫以肠腔内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雌雄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而被排出体外;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在场内温度和低氧环境中,一般不排卵或仅产生很少虫卵。当宿主睡眠,肛门括约肌松弛时,雌虫向下移行至肛门外,产卵于肛门周围和会阴皮肤皱褶处。每条雌虫平均产卵万余个。产卵后雌虫大多自然死亡,但也有少数可返回肠腔,也可误入阴道、子宫、尿道、腹腔等部位,引起异位损害。黏附在肛门周围和会阴皮肤上的虫卵,在34~36℃,相对湿度90%~100%,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卵胚很快发育,约经6小时,卵内幼虫发育为感染期卵。雌虫在肛周的蠕动刺激,使肛门周围发痒,当患儿用手搔痒时,感染期卵污染手指,经肛门-手-口方式形成自身感染;


  感染期虫卵也可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食物上,经口或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其他人感染。吞食的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幼虫沿小肠下行,在结肠发育为成虫。从食入感染期卵至虫体发育成熟产卵,约需2~4周。雌虫寿命一般约为1个月,很少超过2个月。但儿童往往通过自身感染、食物或环境的污染而出现持续的再感染、是蛲虫病迁延不愈。

  致病:成虫寄生于肠道内可造成黏膜损伤。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雌虫偶尔传入肠壁深层寄生,造成出血、溃疡,甚至小脓肿,易误诊为肠壁脓肿。雌虫在肛管、肛周、会阴处移动、产卵,刺激局部皮肤,引起肝门瘙痒,皮肤搔破可继发炎症。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婴幼儿患者常表现为夜间反复哭吵,睡不安宁。长期反复感染,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蛲虫虽不是组织内寄生虫,但有异位寄生现象,除侵入肠壁组织外,也可侵入生殖器官,引起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若虫体进入腹腔,可导致蛲虫性腹膜炎和肉芽肿,常被误诊为肿瘤和结核病等。

  蛲虫性阑尾炎:成虫寄生在回盲部,容易钻入阑尾引起炎症。根据1352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住院手术的阑尾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蛲虫引起的阑尾炎占3.7%,也有报告高达9.2%。阑尾内寄生的虫数为1条至数条,曾有报告虫体多达191条者。蛲虫性阑尾炎的特点为特通部位不确定,多呈慢性过程。

  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雌虫经女性阴道、子宫颈逆行进入子宫、输卵管和盆腔,可引起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炎。曾有蛲虫卵侵入子宫内膜导致不孕症的报告。国内曾对431名女童采用透明胶纸法于晨起粘拭肛门周围和尿道口,结果蛲虫卵阳性率分别为52.5%和35.3%。蛲虫刺激尿道可致遗尿症,侵入尿道、膀胱可引起尿路感染,出现呢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虫体偶尔侵入男性的尿道、前列腺甚至肾脏。此外,还有蛲虫感染引起哮喘和肺部损伤等异位损害的报告。

  防治:根据蛲虫病传播和流行的特点,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以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重复感染。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在家庭和托儿所、幼儿园搞好环境卫生及衣被、玩具、食具的消毒。对家庭和集体机构中的患者应同时接受治疗,以免相互感染。对蛲虫病流行的地区,应有计划地对儿童集居地成员进行普查普治,以彻底消灭传染源。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噻嘧啶也有一定疗效。局部外用药可用3%噻嘧啶软膏,涂于肛周和肛门内,连用1周。肝门周围瘙痒者,可于睡前清洗肛周、会阴皮肤后,涂搽蛲虫油膏,连用10-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