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盲肠的寄生虫-鞭虫 - 寄生虫预防科普 - 新闻中心-里定健康网-里定健康网
您好,欢迎访问里定健康网! 专注健康医疗网络信息化 系统登录入口 结果查询入口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32-5588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寄生虫预防科普

住在盲肠的寄生虫-鞭虫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0日     视力保护色:

鞭虫(Trichuris teichiura Linnaeus,1771)是常见的人体肠道寄生线虫之一,全球感染人数约8亿人。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trichuriasis)。

形态:成虫外形似马鞭,故得名。虫体前3/5呈细线状,后2/5粗如鞭柄。雌虫长30~50mm。尾端钝圆;雄虫稍小,长30~45mm,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虫卵呈纺锤形或腰鼓形,大小约(50~54)μm×(22~23)μm,棕黄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塞状突起。

流行:鞭虫流行分布与蛔虫的分布相一致,但感染率不及蛔虫高,多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村地区。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鞭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温暖、潮湿、荫蔽和氧气充分的土壤中,虫卵可存活数年之久。但对于干燥、低温的抵抗力不及蛔虫卵,因此在我国温湿的南方地区的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干寒的北方。据2002一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显示,我国鞭虫感染率为4.63%。2008年根据全国22个监测点调查,平均感染率为6.6%。

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时,卵内有1个尚未分裂的卵细胞。成虫寄生于盲肠,感染严重时也可寄生于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虫卵随粪便排出,在20~30℃温暖、潮湿的土壤中,约经3周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期卵。感染期卵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被人吞食,进人小肠。感染后约1小时幼虫从卵内孵出,钻入肠上皮内摄取营养,约经8~10天后回到肠腔,再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鞭虫成虫细长的前端钻人肠上皮层内,以血液和组织液为食。自感染到产卵约需60天,每条雌虫每天产卵5000~20000个,成虫寿命约为3~5年。

致病:鞭虫成虫以其细长的前端钻入肠粘膜,引起肠粘膜点状出血、炎症或溃疡。少数患者可有细胞增生,肠壁组织明显增厚。如直肠受累,可出现黏膜水肿、出血,并常因腹泻、直肠套叠而出现直肠脱垂,此症多见于儿童。轻度感染一般无症状,只在粪便检查时发现虫卵。

重度感染时,因累及横结肠、降结肠,甚至直肠和回肠远端,而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贫血和头晕等症状。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出现发育迟缓、水肿和营养不良。也可因大量虫体结成团导致急性盲肠梗阻。部分患儿可出现荨麻疹、发热、异嗜症等。严重的鞭虫感染可出现并发症,引起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或便血)、阑尾炎、肠梗阻、腹膜炎、肠套叠等。轻度感染一般无明显表现。中、重度感染时根据上述临床症状,结合病原学诊断方法,如常用的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法、饱和盐水浮聚法等,粪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因鞭虫卵较小,容易漏检,如一次检查阴性,应反复检查,以提高检出率。

防治:鞭虫的防治原则与蛔虫基本相同,但一般驱虫药物对鞭虫的疗效逊于对蛔虫的疗效。


相关文章: